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期刊栏[04/29]
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投稿方[04/29]
- · 现代教育技术版面费是多[04/29]
“技术性失业”背景下,职业教育该如何变革?(4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(2)有选择地培养劳动者在某个专业上的深度知识,以便在日后的劳动中进一步提高必备技能、灵活运用信息; Bonvillian和Sarma认为,新的职业教育课堂首
(2)有选择地培养劳动者在某个专业上的深度知识,以便在日后的劳动中进一步提高必备技能、灵活运用信息;
Bonvillian和Sarma认为,新的职业教育课堂首先需要打破“一体通用”的传统教学方法。具体来说,可以对课堂教学实施两个方面的改革:一方面,将课程设置成“小模块”(bite-sized chunks),即10分钟的讲授学习加上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或考试。这样的课程设置比一节十几分钟的课程更能令学生有效地记忆知识。另一方面,为学生设置必要难度(desirable difficulties,即在记忆知识时人为设置难度,会使得记忆更加有效)。
昂格尔在书中提到,在老式的福特主义大规模生产中,劳动者和机器的关系就像是“工人和他操作的机器是等同的”;工人和机器的这种关系为泰勒制的管理手段提供了实践基础,导致工人进一步困在重复的工作任务之中。然而,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。既然机器有能力学习如何完成更复杂的公式化任务(例如,从学习如何开门到学习如何驾驶汽车)并替代了部分劳动者,那么劳动者就可以节省出时间进行机器无法完成的、非公式化的劳动任务:与想象力相关的工作。也就是说,在知识经济中,劳动者不应再作为“机器的影子”劳动,而是应该发挥想象力的“否定能力”,在劳动中开拓视野、打破既有的规则。
(1)优先培育劳动者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考的能力;
然而,纵观这些理论讨论可以发现,无论是“技术替代”理论家,还是技术乐观主义者,在一件事情上还是会达成共识:那就是,正如部分学者所说的,“工作替代似乎是一个在十年后才会展开的问题,而不是立即”[7]。也就是说,即使人工智能颠覆所有人类工作的未来最终有可能发生,但至少在近十年间,人类在特定的某几个工作领域还是更具有相对优势(下文将进一步阐述这些优势);“技术奇点”并不会马上到来,人类也并不会完全失业。
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引发的“技术性失业”背景下,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教育应该是旨在推动重构工作模式的职业教育。也即,职业教育需要提升技能劳动者在工作中自主发展的权力和能力,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可持续性强的、有价值的知识型劳动者,而不是仅仅作为机器的影子,被困在重复的工作任务中。因此,如何革新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,发展创造未来的技能教育,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新课题。
(2)采用间隔考试方法,也即当天讲授的内容隔几天再对学生进行测试。这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,也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遗忘知识的程度,以便进行个性化辅导。
(4)辩证地传授任何知识,也即为学生提供关于同一个知识的两个相反角度的信息。
一、人工智能发展与“技术性失业”
因此,对于我国来说,在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僵化、地位不高、教育培训内容较为落后的环境下,上述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,为我国当前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理论参考。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,如何用当前的新技术赋能教学法,提高劳动者的“软技能”,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新课题。
二、“想象能力”作为人类的优势
简要来说,有四个可参考的方法:
(4)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,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。最好进行延迟的、简洁的反馈,给学生提供思考时间。
[9] [美]埃里克·布莱恩约弗森、安德鲁·麦卡菲:《第二次机器革命》,北京:中信出版集团,2014年9月。
近年来,我国职业教育体制变革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。新修订的《职业教育法》颁布并实施后,这一主题更是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教育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jy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07/8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