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小一姐姐:让现代技术和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家庭

来源:现代教育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回到家后,秦一惊讶地发现这条视频“爆”了。“第一次获得40多万的点赞。”秦一欣慰之余,引发了更多思考,比如,亲子交流如果不再是被动的“你教我学”,而变成“可玩可互动

  回到家后,秦一惊讶地发现这条视频“爆”了。“第一次获得40多万的点赞。”秦一欣慰之余,引发了更多思考,比如,亲子交流如果不再是被动的“你教我学”,而变成“可玩可互动”的启发之旅,其效率、质量都将得到有效优化。

  “我是小学班主任,今年校园艺术节,班里的孩子表演的就是小一姐姐创编的《千字文》手势舞!”

  “世界需要多元文化,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积淀,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。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,看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,让大家感受到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。”秦一说。

  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,腊八粥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”手机视频里,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以这首腊八节传统歌谣为配乐,以手势为舞,舞姿轻巧灵动,画面年味十足。如果你被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画像分析功能定位为“宝妈”或“传统文化爱好者”,你一定看过她的视频。她是刚刚获评第五届“中国青年好网民”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、知名传统文化传播者、亲子教育实践者——“小一姐姐”,原名秦一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特地采访了她。

  这位妈妈,制作的短视频主角就是穿着汉服的母女俩,呈现方式就是亲子互动,居然在社交平台上亿量级的短视频大军中,杀出一条“血路”,阅读量在亲子短视频中“一骑绝尘”。

  短视频传播快捷高效,手势交流无国界,诗词中的文化历久弥新。秦一告诉记者,将跨越时空、超越国度、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,“传统文化手势舞短视频”是很好的途径。

  “宝妈”们一起努力 让短视频不是毒而是友

  这位妈妈,推出的亲子短视频既有美感又有深度,还捎带手宣传了中华传统文化。其实,做一期精品也并不难,难的是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,且让年幼的女儿能和自己步调一致。

  眼下,2022年杭州亚运会即将召开,秦一受邀担任了亚运会志愿者培训师。在她的课程中,不但有“举手投足如何谦恭有礼,一颦一笑如何体现‘礼仪之邦'的风度”。秦一认为,志愿者不仅要服务好这场运动盛会,更要做体育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、践行者。每个志愿者都是一扇推介杭州的“小窗”,志愿经历,不但会给这些年轻人难得的人生历练,也将成为他们重新认识家乡、继而投身家乡建设、改变家乡的契机。

  “我家娃第一次在学校表演《千字文》手势舞的时候,还是小学一年级,现在已经四年级啦!”

  小一姐姐的短视频后面,网友们的留言真挚可爱。无数“宝妈”、幼教老师化身“铁杆儿粉丝”,分享通过亲子手势舞与传统文化“亲密接触”的心得。

  半年前还在省级政府机构工作的秦一不会想到,从小热爱国学的她,能够依靠原创国风手势舞短视频,温暖千万家庭,开启人生更多可能,甚至有一天成为亲子互动、传统文化短视频领域的“现象级人物”,被学界和传播界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杨月 见习记者 安俐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2018年的母亲节,秦一创编了她的第一首国学古诗手势舞《游子吟》,穿针引线的手势舞动作极具记忆点,女儿很快就把这首诗背了下来。抱着和其他宝妈们一起分享育儿小技巧的想法,秦一把手势舞上传短视频平台上,收获了不少点赞。陆陆续续,秦一又创编了《咏鹅》《春晓》等古诗的手势舞。

  搜索这个话题,从一连串网页标题中,能窥见妈妈们五花八门回答背后的不易。繁忙的妈妈们,教育孩子健康阳光上进已然拼尽全力,还要在带娃的过程中“自我实现”、开拓一片新的人生天地,求难度指数?

  “爆款”出现在2018年10月。秦一和家人前往上海的朱家角古镇游玩,在朱家角镇古街上,身着汉服的秦一拍摄了自己之前编好的《千字文》手势舞视频,并传到了短视频平台上。

  几年下来,通过不断编创和迭代,她的作品形成传统节日节气、国学手势舞、古诗手势舞等多个主题,“从妈妈的角色延伸到创作者的角色,通过唱跳学古诗、快乐学国学,有助于让千万孩子爱上古诗词,喜欢上中华传统文化,从而更热爱我们的国家。”

  后来,她为了满足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需求,推出了手势舞的慢动作教学版等作品。在中国人民警察节、国际禁毒日等特殊时间节点,她开始应网友要求创作主题系列手势舞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为了对抗疫尽一分绵薄之力,她创作了《防疫儿歌》等数十个防疫科普短视频,通过手势舞简单易学的方式,让孩子们了解防疫小知识。“不断解决短视频用户们问题的过程,就是创作者进步转型升级的过程。”她说。

文章来源:《现代教育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jy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8/835.html



上一篇:聚焦高质量发展|不同赛道,同样精彩——来自
下一篇:“创新答卷”:天津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

现代教育技术投稿 | 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| 现代教育技术版面费 |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| 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