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期刊栏[04/29]
- · 现代教育技术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投稿方[04/29]
让每个高职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——沈阳职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三全”即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;“全员”实现育人无不尽责;“全过程”实现育人无时不有;“全方位”实现育人无处不在。 3年来,学院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达人次,累计志愿服务
“三全”即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;“全员”实现育人无不尽责;“全过程”实现育人无时不有;“全方位”实现育人无处不在。
3年来,学院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达人次,累计志愿服务小时,服务对象超过400万人次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远大志向,用信念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品德修为。
以人文素质为纲,即以社会能力、审美能力、健康能力为目,以人文精神为核心,以优雅学子熏育平台为载体。
为了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“第一粒扣子”,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。通过多轮集体备课、专题式设计教学内容及形式多样的“活动课堂”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,“青春正当时,坚定跟党走”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;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“基因式”融入专业课程,确保“双课程”体系协同育人。校内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。与抗美援朝纪念馆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签订《红色教育共建基地协议》,依托学院独有的原日本南满陆军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旧址建立《侵华日军南满陆军造兵厂陈列馆》,作为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对接“点亮红色地图”项目。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。邀请全国道德模范、时代楷模等走进校园;“继承者”“红船红色讲堂”等马列理论学习小组宣讲团走入社区进行理论宣讲,实现“知识教育”向“知行合一”转变。实践教育与沉浸式教育相结合。与企业联合开发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景VR体验,通过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”、“爬雪山过草地”场景模拟体验,以学生喜闻乐见形式拓宽育人载体。
采取“专长+DIY定制化”人才培养模式,全面提升职业能力。以“人人成才、个个出彩”为目标,通过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指导,结合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结果,明确每名学生特色培养定位,整合专业群课程资源,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,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,实施培养的个性化与特色化。针对每名学生的培养定位、路径、模式的定制化,并通过跟踪机制及时调整。
---------------
慕同学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2017级老年服务与管理01班学生,曾获得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第一名、“辽宁省技术能手”荣誉称号、沈阳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他说,所有成绩的取得源于学院将专业教育与人格培养、技能提升、社会服务相融合。在校学习时,老师说,“懂管理、能运营、会照顾、善服务”是专业能力,“爱心、细心、耐心和信心”是人格品质,二者结合才符合行业标准。
以职业素质为纲,即以职业精神、职业意识、职业能力为目,以工匠精神为核心,以大国工匠培养平台为载体;
适合的教育,就是最好的教育。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,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、特长、喜好和理想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,或升学,或就业,“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,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”。这就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来一直追寻的“让每名高职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”的育人理念。
以志愿服务平台为载体,传承雷锋精神,以理想信念教育、道德观念教育、价值理念教育为重点,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
学院致力于打造全员志愿服务之校,将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实行星级认证制度,规范志愿服务学分评定工作,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制度规范化、组织建设网格化、注册管理信息化、活动流程系统化、服务内容项目化、活动载体品牌化。依托现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,筹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,完善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,倡导“帮助他人,提升自己”的志愿服务理念,培养“有困难找志愿者,有时间做志愿者”的志愿服务意识。达到“人人愿为、时时能为、处处可为”,促进师生志愿服务自觉化、常态化,实现全员化、专业化、制度化、品牌化志愿服务新格局。
以优雅学子熏育平台为载体,弘扬人文精神,以社会能力、审美能力、健康能力为重点,全面提升人文素质
三纲:以思想道德素质为纲,以职业素质为纲,以人文素质为纲;每纲分三目,涵盖一核心一载体,即为“九目”;
“五维”,即德智体美劳,“德”定方向,“智”长才干,“体”健身躯,“美”塑心灵,“劳”筑梦想,将课堂教学、社团活动、线上学习相贯通,将专业文化、课程文化、实践文化相融合,形成互融互通的“五维”育人体系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教育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jy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09/8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