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期刊栏[04/29]
- · 现代教育技术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投稿方[04/29]
新修订职业教育法施行: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,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能技术,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。今年5月1日起,1996年颁布施行后首次大修的职业教育法正式
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,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能技术,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。今年5月1日起,1996年颁布施行后首次大修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,明确职校学生在升学、就业、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,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,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春天。
增进校企之间的了解互信
就业方面,如何破除“隐形门槛”?新法规定,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校毕业生平等就业、公平竞争的报考、录用、聘用条件。各地积极响应新法要求,不断拓宽职校学生就业渠道。北京市日前印发《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将本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的规定,引发社会关注与热议。不少专家表示,此举为职业教育发展带了好头,具有风向标意义。
“我们还开设了‘订单班'‘现代学徒制班',学校和企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、共同编写教材、共同招生、共同培养。”龙门浩职中校长钟代文深有体会,“只有不断培育、强化共赢点,增进校企之间的了解、互信,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才能走深走远。”
由“层次”到“类型”是重要转变
随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施行,在全国各地,靠技能成就人生的幸福故事越来越多。
从这个意义上看,和震认为,国内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不够。据统计,中国高职的招生数占高等教育的55%以上,可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整个高等教育的20%左右。
长期以来,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。2021年《教育家》杂志发布的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》显示,受访学生和家长在选择“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”时,“社会认可度”位居前列。
投入影响产出,教育领域同样如此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,人们认识上有误区,觉得职业教育不太需要花钱。可事实上,由于需要更多的场地、设备和耗材,举办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高投入事业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,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。
另一方面,不少职校学生在升学、就业等方面遇到“隐形门槛”等不公平待遇,强化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认知偏差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指出,在升学上,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历最高是大专,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连接通道,继续深造的空间有限;在就业上,不少职校毕业生反映在考公务员、企事业单位招聘等过程中遭遇“学历歧视”,即使入职后,在后续晋升中也或多或少面临壁垒,包括“同工不同酬”的窘境。
这是为何?有专家指出,一方面,由于此前高中教育一直采取分流模式,某种程度上产生了“分层”的问题。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,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,宁愿孩子读差一点的普通高中,也不愿去上职业中学。
“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,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、传承技术技能、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。”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教授说,发展职业教育,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需要,如果没有职业教育,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、创新链,其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会出现结构性断裂和缺失。
新法首次明确,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。由“层次”到“类型”,是重要转变。陈李翔说,这有利于塑造社会共识,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。
与此前“分流”不同,新法在对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问题上,提出“协调发展”,还规定“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、互认”。“以往职业教育是‘二流教育'‘次等教育'的说法将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‘适合的教育'。”陈李翔表示。
“如何有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一直是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难点。”陈李翔表示,新法进一步强调了企业的主体作用,比如,引导企业按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,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与职校开展多形式合作,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实施奖励、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教育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jy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04/823.html